外国语学院05022206完满超级团支部“非遗竹编,竹韵流香”非遗活动圆满结束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见非遗而知中华。为了更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外国语学院05022206团支部于2024年11月29日14:00在天空书院不局促书屋举办了完满超级团支部“非遗竹编,竹韵流香”非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热爱非遗文化,共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溯源竹编,历史流芳】
“竹韵悠悠,非遗长传。” 竹编,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手工技艺,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活动现场,通过观看非遗视频让参与者详细了解了竹编从远古时期的简单实用器物,逐步发展成为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精美工艺品的历程。从古代劳动人民用竹编制作的箩筐、篮篓等生产生活工具,到如今陈列于艺术展馆中的竹编艺术品,每一个阶段都承载着先辈们的创造力与匠心精神,让参与者深刻感受到竹编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巧手编织,匠心独运】
“篾条交错,艺韵天成。” 活动的核心环节无疑是竹编技艺的教学与实践。在非遗活动中,参与者们围坐在一起,先聆听非遗竹编的理论知识,然后从最基础的竹篾选取与处理开始,那一双双巧手穿梭于竹篾之间,逐渐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与形状。参与者们在编织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融入个人的创意与风格,使得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彰显出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完美融合。

【展望未来,传承永续】
“竹编新程,任重道远。”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非遗竹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仍在继续延伸。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竹编这一古老技艺,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此次非遗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对非遗竹编的推广力度,走进校园,推动竹编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这一指尖上的文化瑰宝得以永续传承。

此次非遗竹编活动的成功举办,在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古老的竹编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让参与者领悟到了非遗文化的厚重与珍重。愿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上,继续携手共进,文化永续。

(外国语学院05022206团支部供稿)
撰稿:潘静
摄影: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