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5年,下设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就业创业办公室、英语专业教研室、德语专业教研室、公共外语教研室、专门用途英语教研室。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2人,教授2人,副教授34人,80%以上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9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拥有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2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一流课程8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9门,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3人,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7项,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6项,全国英语微课比赛优秀奖1人次,重庆市英语微课比赛特等奖1人次,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三等奖2人次,重庆市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特等奖2人次、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三等奖10人次。多人次获校远景百万奖励一等奖。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比赛优秀奖1人次,获重庆市大学生英语阅读比赛第一名1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竞赛一、二、三等奖10余人次,获重庆市大学生外语口语比赛、演讲比赛、公文写作比赛等赛事一、二、三等奖80余人次。
学院现开设英语、德语、翻译3个本科专业,同时承担全校公共外语相关课程教学。践行“信息产业商学院”学校办学定位,强调外语语言与信息技术及商务知识的结合;坚持“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中坚力量领导者”人才培养定位,实施“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培养外语语言基础扎实,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强,掌握信息科技和商务实务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外语在教育、新闻、文化等领域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等相关工作,在信息技术、商务运营、对外经贸、文化传播、外事、教育、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教学、行政管理、营销、对外宣传等工作的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学院所居天渠书院和荷悦书院集学习、工作、生活等功用于一体,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宽敞的办公室、舒适的寝室和设备齐全的会议室、学术报告厅、阅览室、娱乐室、健身房、排练厅、会客厅、咖啡屋、信息室等功能室,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全方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提高学生学科竞赛水平为龙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竞赛及内容丰富的英德语二课堂活动,致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
外国语学院强调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并在学院实行的“完满教育”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紧围绕外国语学院X完满教育体系,依托书院为载体,联动专业任课教师。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活力提升,注重对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的提升。杜团活动用“心”做,用心把强细节,做思想的有心人;艺术修养“醒”目化,醒目自我、艺术青春;“行”体育,从“智”出发,以“制”提升,让“志”发光;用“訫”志愿,三个维度,两个身份,“治”愈心灵。
外国语学院
【3个专业整体介绍】
目前学院有三个专业:英语、德语、翻译
外国语学院教师毕业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圣路易斯华圣顿大学、德国耶拿大学、班贝格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是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2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1门、重庆市教学名师3人、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5项、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10项、校级精品课程1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7门,全国英语微课比赛优秀奖1人次,重庆市英语微课比赛特等奖1人次,重庆市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比赛二等奖、三等奖10人次,多人次获学校远景百万奖励一等奖。
学院践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先后与重庆鼎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重庆沃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川区合阳街道濮湖社区、沙坪社区、重庆文悦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百君(合川)律师事务所、重庆欧文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和单位签约开展密切合作。
【人才培养】
学院开设英语、德语和翻译三个本科专业,实施“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生活在书院×专业在学院”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以信息技术英语、商务英语,德语专业以信息技术德语、商务德语,翻译专业以科幻翻译、信息产业翻译为专业方向和特色,强调外语语言与信息产业知识和商务知识的结合,致力培养“精外语、晓商科、知信息”,具备外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系统掌握外语学科知识和商务基本知识,拥有跨文化交际素养,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通专业、会管理的高情商复合性应用型外语人才。
【就业方向】
学院毕业生就业口径宽,发展空间大,在教育、外事、新闻、文化等领域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等工作,在信息、商务、经贸、科幻等领域从事经营、管理、贸易等工作。由于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完整的人格,在思考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表现突出,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挥他们的综合比较优势,受到用人部门的广泛欢迎。学生考研成功率较高,出国深造的机会也相对较多,既往毕业生相继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加拿大卡普顿大学、德国波鸿大学等国内外高等学府的硕士研究生。
【英语】
1. 专业概况
英语专业自2005年招生以来,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为己任,围绕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基于OBE理念,以信息技术英语和商务英语为特色,着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以“精外语、知信息、晓商科”为核心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将新文科跨学科融合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到课程建设,开发并增设“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英语)”系列实践课程;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建成线上课程6门;建成“英德语言文化节”地区性文化盛事,以此为载体搭建专业实践教育平台,强化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深度融合;践行产教融合教育理念,与20余家企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7项。
英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外教3人,副高以上职称1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5人。教师团队专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7人次荣获市级、国家级教学大赛奖项;积极践行新文科教育理念,突显“语言能力+专业知识+课程思政”三位一体,建成多门特色理论和实践课程,打造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校级两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市级一流课程2门和校级一流课程10门;专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持主研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20项、校级教改项目33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广泛开展产教融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
英语专业现有语音室2间,外语自主学习室1间,同声传译实训室1间。语音室是专门从事语言训练的实验室,配置了双显示屏、专业语音通话耳机和NewClass语言实验室系统,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了全真清晰的听力学习环境和口语交流平台。该实验室共能容纳40名学生,适合英语专业小班教学。
外语自主学习室配备先进的语言实验设备,共设96个机位,每个学习机位配置一台计算机。学生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计算机网络、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外语自主学习室的听说学习资源对学生提供免费下载,使学生在学习室外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弹性学习。
2. 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遵循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实施“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生活在书院×专业在学院”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英语和商务英语为特色,强调英语语言与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商务实务知识的结合,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精外语、知信息、晓商科”,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英语语言基础,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和商务基础知识,能在信息、经贸、外事、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领域从事管理、运营、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情商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在校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掌握英语文学知识、英语国家及相关区域知识和跨文化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商务实务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具备英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商务交际能力、国情研判能力、学科研究能力等,具有跨专业学习深造的良好基础。
3.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4. 核心课程
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与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信息科技英语、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英语)、商务英语、论文写作
5. 就业方向
英语专业近三年学生就业率高达93%以上,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在教育、外事、新闻、文化等领域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等工作,在信息、商务、经贸等领域从事经营、管理、贸易等工作;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相继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加拿大卡普顿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硕士研究生。
【德语】
1. 专业概况
德语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学生230人。通过在校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掌握德语文学知识、德语国家及相关区域知识、跨文化知识和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商务实务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具备德语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文学赏析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商务交际能力、研究能力、国情研判能力等。
德语专业共现有专业课程专任教师13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副教授8人,讲师4人,助教1人。他们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德国班贝格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均有德国海德堡大学、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杜伊斯堡大学等德国高校进修学习经历,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多人次先后获学校“远景优秀教师”称号和“远景优秀教师百万奖励基金”教学优秀奖等荣誉,参与省部级与校级教学改革多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多人次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市级奖励。
德语专业现有语音室2间,外语自主学习室1间,同声传译实训室1间。
2. 培养目标
德语专业专业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遵循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实施“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生活在书院×专业在学院”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德语和商务德语为特色,强调德语语言与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商务实务知识的结合,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精外语、知信息、晓商科”,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和商务基础知识,能在信息、经贸、外事、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领域从事管理、运营、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情商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4. 核心课程
基础德语、德语听力、德语口语、德语阅读与写作、德国概况、高级德语、德语翻译、德语视听说、德语文学作品选读、信息科技德语、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德语)、商务德语、德语论文写作
5. 就业方向
在信息、经贸、外事、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领域从事管理、运营、贸易、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相继考取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德国班贝格大学、德国波鸿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硕士研究生。
【翻译】
1. 专业概况
翻译专业自2023年招生以来,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复合应用型翻译人才为己任,基于OBE理念,以信息商务英语和科幻英语为特色,构建以“精外语、知信息商务、晓科幻”为核心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将新文科跨学科融合教育教学理念落实于课程建设,开发“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与翻译”、“信息产业翻译”、“科幻翻译”等系列实践课程;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建成线上共享课程5门;积极组织学科竞赛,建成“英德语言文化节”地区性文化盛事;践行产教融合教育理念,与20余家企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
翻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外教1人,副高以上职称5人。教师团队专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多人次荣获市级、校级教学大赛奖项和“远景优秀教师百万奖励基金”优秀奖等荣誉;主持、参与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多项;多人次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市级奖励。广泛开展产教融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
翻译专业现有语音室2间,外语自主学习室1间,同声传译实训室1间。同声传译实训室是一个具备语言教学、考试、学生自主学习和同传会议功能的综合性实训室,主要用于语音、听力、口译、同声传译的教学及实战训练。授课老师利用有限的课时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口译训练,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口译的兴趣,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口译学习环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同声传译实训室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国际会议的实际工作环境,在进行专业口译训练的同时,也锻炼了心理素质。
2. 培养目标
翻译专业按照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掌握英汉互译、跨文化沟通及信息、科幻、商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信息、科幻等泛场景商务运营、英汉互译、跨文化交际和思辨与创新能力,能够在商贸、旅游、教育、科技、文学、文化等相关行业和领域中从事管理、运营、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通专业、善管理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3.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4. 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语法、翻译概论、英语听译、英语翻译与写作、基础笔译、基础口译、同声传译、大学语文、现代汉语、信息产业翻译、科幻翻译
5.就业方向
以语言互译能力为根本,以信息基本知识、商务运营基本认知和科幻文本处理能力为比较优势,翻译专业毕业生能满足外语外事相关岗位需求,能在信息企业和科幻领域谋求发展,能胜任外事、科技、商务、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的笔译、口译、管理、教学、宣传、外贸及其他跨文化交流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