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活动

【外院志愿】“急救赋能,护佑青春”蓝天救援队澜盾急救知识培训活动

时间:2025-05-14 20:34 浏览:

2025年5月14日,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六度空间开展“急救赋能,护佑青春”急救知识培训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应急急救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护能力。


理论开讲,夯实知识根基

活动伊始,蓝天救援队的专业人员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与丰富的实战经验积累,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理论讲解。

蓝天救援队队员聚焦心肺复苏、AED使用及气道异物梗阻等应急急救核心知识,犹如展开一幅精密的生命救援图谱。讲解急救原理时,从人体生理机能在危急状况下的变化切入,剖析为何特定操作能重启生命律动;阐述操作要点,精确到按压的力度、频率,电极片粘贴的位置,海姆立克法的发力角度等细节,让抽象知识化为清晰可依的行动指南;强调注意事项,将操作误区、环境因素影响等一一说明,仿若为前行之路排除暗礁。

与此同时,专业人员着重强调急救风险及应对策略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如电击危险、操作不当引发的二次伤害等摆在同学们面前,再配以巧妙的应对之策,就像为同学们打造了一套坚固的风险铠甲,助力同学们筑牢风险防范意识,在未来可能的急救实践中多一份冷静与底气。


实操演示,深化学习成果

理论学习结束后,进入实操演练环节。蓝天救援队队员展示专业急救设备与模拟教具,以标准规范动作演示心肺复苏、AED使用及气道异物梗阻处理过程,对每个操作步骤详细分解说明。通过慢动作、重复操作等方式,让复杂急救流程一目了然,并实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几名同学上台,在救援队队员一对一指导下进行实操练习。队员们密切关注操作表现,严格规范按压力度、电极片粘贴位置、海姆立克法手法和节奏等细节,确保同学们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互动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在此次“急救赋能,护佑青春”蓝天救援队澜盾急救知识培训活动中,精心设置互动交流环节。当这一环节开启,现场气氛瞬间热烈起来,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举起手,眼神中满是积极与热情。有的同学大方分享自己在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中的深刻学习心得,讲述着自己如何从对急救知识的懵懂,到逐渐清晰掌握其中要点;有的同学则带着求知的态度,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疑问,比如心肺复苏按压频率在不同情境下的细微差别等。

面对同学们的发言与疑问,讲师和蓝天救援队队员展现出十足的耐心。面带微笑,用通俗易懂且专业的语言,详细解答每一个问题,不仅点明正确答案,还深入剖析背后的原理。同时,给予同学们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比如在操作手法的规范性上给出改进建议。同学们之间也相互探讨,你一言我一语,不同观点相互交织碰撞。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中,大家对急救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培训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也大大增强,每个人都沉浸其中,收获满满。


表彰激励,共筑安全防线

随着活动接近尾声,现场氛围依旧热烈且充满收获的喜悦。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神情认真而庄重,再次面向全体参与同学,着重强调应急急救知识的重要性。队员们语重心长地讲述着在日常生活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无论是在校园、家庭还是公共场所,掌握应急急救知识就如同为生命上了一道坚固的保险,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减少伤害。从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到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处理,每一个知识点都关乎生死,容不得半点忽视。

强调过后,队员们开始对在此次培训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参与者进行表彰。这些优秀同学,在理论学习时认真专注,积极记录要点;实操演练中大胆尝试,操作规范;场景模拟环节更是冷静应对,展现出良好的急救素养。队员们带着赞许的笑容,为他们颁发精心准备的小奖品。这些奖品虽小,却承载着认可与鼓励,激励着更多同学关注急救知识,以优秀同学为榜样,积极学习急救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应急救护课程在重庆移通学院是全校必修课。学校采用“理论 + 情景化实训”的创新教学模式。在理论课上,专业讲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急救原理、知识体系,让同学们构建起扎实的理论基础;情景化实训中,通过模拟各类真实场景,如交通事故现场、运动突发意外等,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此次“急救赋能,护佑青春”活动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一场校园内的培训,更寄托着深远的期望。组织者们希望“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能像蒲公英的种子,借助校园的力量向全社会飘散、扎根。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携手共同编织一张覆盖全社会的生命安全防护网,让生命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的课堂,而是拓展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在面对意外时多一份从容与能力,为生命保驾护航。


攥稿:吴静雯

摄影:吴静雯
编辑:刘

复审:翁康福、杨茂林

终审:韩洁、刘佳昕

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