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双城经济圈”
—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3月主题思想研讨会
2024年3月21日下午14:00,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在松格书院党员活动室开展了以 “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双城经济圈”为主题的3月思想研讨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共同学习、交流心得,提高党员同志们的理论储备和政治素养,以此来推动思想的创新以及理论发展。通过本次研讨,党员同志们深刻学习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理论,在学习与研讨中结合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和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需求下,党员同志们纷纷带着满腔热忱提出见解。最终,本次思想研讨会汇聚了全体参会同志们的意见,卓然有效地总结提炼出了众多新的观点、见解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当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指导,深刻贯彻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带领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笔直向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质量生产力—发展助推器】
活动伊始,此次第五组的党员同志们对本次思想研讨会的主体思想进行了一个简单介绍。在此之后,第五小组的同志们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含义,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的新的词汇,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发展,凝聚了我们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随后,第五小组的同志们又介绍新智生产力新在何处。其主要体现在新的劳动对象、新的劳动工具、新的基础设施三方面。新质生产力的“质”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质态;二是质效,而其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体现在:它们的创新驱动不同、高效性不同以及可持续发展不同。


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共党员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并保持对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运用新型生产工具以及塑造好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这两方面也将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双城经济圈—发展催化器】
之后,第五组党员同志们对双城经济知识点进行介绍。双城经济圈于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正式提出。其核心内容是以重庆、成都等为中心,引领成渝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提出并落实双城经济圈政策有利于引领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发挥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提出双城经济圈政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是生态安全的必备屏障、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是高品质宜居地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双城经济圈战略,并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规定。积极创新、结合实际。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是突破性进展的标志性成果。


【会议巧讨论—知识内化强】
经过第五小组对新质量生产力以及双城经济圈理论的简要介绍,党员同志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相关理论的重要性及精髓。外国语学院党支部马书记指出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乐于思考、善于变通、敢于创新。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中写下自己的对理论的感悟和理解。随着笔尖与纸张的摩挲,一笔一划留下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的赞扬,是对新时代变革的骄傲。


思考结束后,党员同志们畅所欲言纷纷积极分享自己在主题思想研讨会中的心得体会。在此期间,大家切实领会到了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更加深刻领悟到作为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并时刻反省自身作为一名党员应当践行的初心和使命。


随着大合照的拍摄,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发展新质量生产力,打造双城经济圈”主题思想研讨会圆满落幕。尽管此次研讨会已经结束,但党员同志学习新思想的脚步却永远不会停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各位党员同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能够坚持学习新思想。同时,我们不仅需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也必须要在行动上落实。在此,我提议:让我们党员同志们一起加强理论学习、争做新青年、加强发挥作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撰稿:彭琪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