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与AI共生
——第十五期 黑马养成计划之黑马演说家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科技创新的明珠,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照亮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征程。如今,AI已深度嵌入生活的各个纹理,悄然书写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5年3月12日下午两点,在天渠110阅览室,第十五期黑马演说家展开了主题为:Living with AI的中英双语演说活动。来自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的杨沁霏老师与同学们展开关于“人工智能起源、发展和运用”等话题的探讨。
杨老师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Alan Turing)所提出的图灵测试 (The Turing Test):Does a machine have intelligence? (Can a machine think?) 瞬间开启了大家的话匣子。
通过“How do we have access to knowledge today?(今天我们是如何获得知识的?)这一问题,大家又对ChatGPT、DeepSeek、豆包等当下热门的AI聊天机器人的使用展开了讨论。现场涌现出多角度观点碰撞:“如果AI能精准预测学生的发展轨迹,我们是否应该用它来规划人生道路? ”这个问题,引发全场热议。
“What ethical issues might AI create?(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哪些伦理问题?)”王伟康同学认为:“AI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值得当下作为大学生深思。比如,我们必须警惕过度依赖AI所给出的答案,而不是不加判断,从而削弱自己的批判性思维。AI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

关于“AI是否应该取代人类而去工作”(Should AI replace human jobs? Why or why not)这一问题,有同学认为:“AI可以将人类从一些繁重、危险和重复性强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让人将更多时间用于旅游、健身、发展兴趣爱好,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也有同学认为:”技术能优化知识传递,但教育的过程、灵魂的塑造、依旧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价值观的引导永远需要心灵的共鸣。”
活动的最后,杨老师播放了三个关于AI的经典电影介绍:《Prometheus》 (普罗米修斯号飞船)、《A.I.》(一个机器小男孩的寻爱之路。) 《Bicentennial Man》(两百年人(也译为机器管家)。三部影片抛砖引玉,让大家有更多的思考。

本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练习演说的平台,也激发了大家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与思考,对人工智能有了更多角度的理解。与此同时,我们应把握住数智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黑马演说家将会继续为同学们打造一个轻松、活泼、有趣又专业的演说环境。我们欢迎热爱英语、热爱双语演说的同学们积极加入!

(外国语学院外联部供稿)
撰稿:文思雅、刘博文、杨沁霏
摄影:外国语学院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