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传承中华传统手工艺,引领青年学子感悟非遗文化独特魅力,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04132401团支部精心筹备于2025年3月21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蓝韵千年,织就自然之色”扎染文化体验活动。活动现场,同学们热情高涨,专注地将布料折叠、捆扎,沉浸在靛蓝与布帛的交织中,真切触摸千年工艺的温度,用灵巧双手生动诠释自然与艺术的交融 。
【探秘非遗,聆听蓝白之韵】
活动伊始,潘老师以“扎染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这项起源于秦汉的非遗技艺。通过图片与实物展示,大家了解到扎染“绞、缝、扎、缀”等传统技法,以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植物染色智慧。“原来板蓝根的根茎能萃取靛蓝,而不同扎结方式会形成独一无二的花纹!”一名同学在讲解后感叹道。理论知识的铺垫,让同学们对即将动手实践的扎染充满期待。

【巧手生花,共绘自然之色】
在实践环节,怀揣着对传统技艺的热忱,同学们纷纷化身“匠人”,全身心投入到扎染创作中。他们手持素白棉布,运用折叠、缠绕、打结等技巧精心固定,借助皮筋、木夹等工具巧妙塑形,赋予布料独特的雏形。当布料缓缓浸入天然靛蓝染缸,一场奇妙的氧化反应悄然上演,原本平淡的布料先是染上一层清新的绿意,转瞬之间,绿意如同被蓝色潮水席卷,迅速转变成深邃的蓝,且晕染效果层层递进,恰似水墨在宣纸上自由地肆意绽放。拆开扎结后,冰裂纹、螺旋纹、云纹等精美图案瞬间呈现,由于每位同学手法不同,每一幅作品都成了世间独一无二的“孤品” 。活动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对传统扎染工艺的惊叹与赞美。

【以染载道,传承文化之美】
活动渐近尾声,教室里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同学们三两成群,满心欢喜地将亲手制作的扎染作品悬挂展示。布料上,那深浅不一的蓝,犹如大海不同深度的色泽,与巧妙留白部分相互映衬,恰似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与广袤的夜空。每一块布料都宛如独一无二的抽象画作,虽沉默不语,却以独特的纹理和色彩无声却有力地诠释着“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理念。潘老师面带微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前,目光满含赞许地扫过每一幅作品,语重心长地总结道:“扎染远不止是一门技艺,内里藏着古人顺应自然、化繁为简的生活哲学。希望同学们借这次活动,既能真切感受手作之美,也能深度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价值,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完美落幕,顺利收尾】
此次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以沉浸式体验唤醒青年学子对传统工艺的认同。蓝白交织的方寸之间,千年技艺焕发新生,更织就了班级成员共同的文化记忆与自然情怀。未来,04132401团支部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美育的融合之路,让非遗的种子在青春土壤中生根发芽。

最后,大家一同合影留念,定格这意义非凡的第一次活动。
撰稿:晏成瑜
摄影:陈涵
编辑:刘佳兴
复审:钟沁恒、吕戈
终审:韩洁、刘佳昕
外国语学院04132401团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