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云作柳绾青绦,簪花传艺寄岁韶。为厚植文化传承情怀,锤炼青年实践担当,04112303团支部以清明节气为契,将传统技艺融入探秘热忱,于2025年4月9日下午15:00在天渠110阅览室开展“清明寻根,文化探秘”柳条环编织与花篮手作公益活动。


【柳丝绾春,巧手传薪】
活动伊始,04112303团支部的成员们纷纷来到桌椅上缀着气球与丝带的活动场地,春阳透过玻璃窗为柳枝与鲜花镀上金边,活动组织者为落座的同学们讲解着编织花环的多种多样的方式与技巧,“柳枝要选带芽苞的嫩条,浸水后韧性最佳”,同学们专心致志,认真聆听组织者的倾囊相授。指尖与青枝触碰的沙沙声里,有人屏息记录编织口诀,有人轻抚花瓣构思配色,雏菊的淡香混着柳叶清气,在翻飞的丝带间酿成独属春日的创作交响。


【青绦织韵,匠心寄韶】
当最后一枚山茶花簪入柳环,这场春日的非遗之约已悄然超越手作本身。随着编织渐入佳境,同学们纷纷化身“手作导师”——“三股编法更稳固!”、“用丝带固定住鲜花不易散!”,经验分享声此起彼伏。有人将柳条浸水增强柔韧度,更有人独创“双环嵌花”结构,引得众人围观点赞。当最后一片雏菊瓣簪入环中,满室春色倏然绽放:雏菊环戴在发间如冠冕生辉,樱花枝绕腕化作流动的春镯,紫藤柳环斜挂包上,每一步都摇曳着清芬。此刻,缠绕在指尖的不仅是柳丝与鲜花,更是文化基因与青春热望的温柔共生。


当青涩的柳枝在年轻指尖蜕变为承载诗意的花环,当千年习俗通过编织与联结重获新生,我们看见的不仅是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更是Z世代对传统文化诠释权的温柔夺回。这场活动,编的是青枝与鲜花的经纬,织的却是传统与未来的共生图谱;戴在发间的不仅是春色,更是文化自觉的冠冕。相信在未来,04112303团支部将会带着这份传承与感动,继续以匠心为梭,续写这份流转千年的东方浪漫。


撰稿:041123030团支部
摄影:唐芸露
编辑:龙怡璐
复审:钟沁恒、吕戈
终审:韩洁、刘佳欣
外国语学院041123030团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