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青马学员的互助意识,让“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为平安校园建设筑牢“青春防线”。本次活动特邀田威讲师为我们讲解和培训急救技能,学习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急救技能,既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关键一课,更是践行责任担当的生动实践。本次培训于4月23日下午12:30,在第九教学楼9203教室开展。

【急救护航,双技筑墙】
此次培训旨在让青马学员掌握挽救生命的“黄金技能”,在提升个人应急能力的同时,更在于构建“全民急救网络”。在现代社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已成为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青马学员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提前学习心肺复苏和海姆利克急救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具备综合素养的新时代公民。

【知行初起,理论先行】
培训初始,在田威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之后,他指出:“心脏骤停后,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6分钟,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下降7%-10%。掌握CPR技能,就是为生命争取‘黄金时间’。通过实践演示,青马学员们具体地学习到心脏骤停的识别方法与急救方法。与此同时,田威老师还详细地讲解海姆利克急救法的原理并针对不同人群(成人、儿童、婴儿、孕妇及肥胖者)指出差异化操作要点。

【师授双技,生掌急救】
活动现场,田威老师以“理论+演示”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在心肺复苏演示环节,田威老师使用CPR模拟人,分步骤展示操作要点,为让青马学员直观感受力度,他邀请青马学员触摸模拟人胸部,体会按压时的回弹感。针对海姆利克急救法,田威老师分别演示成人清醒/昏迷状态、婴儿异物梗阻的处理方式。现场通过人体模型和婴儿玩偶道具,清晰呈现了不同人群的操作差异。

【生演双救,师评共练】
在理论讲解心肺复苏和海姆利克急救的核心要点后,在心肺复苏与海姆利克急救法的实操环节中,田威老师邀请青马学员上台展示,通过“青马学员演示+教师点评+全员纠错”的模式,让急救技能从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肌肉记忆”,掀起一场“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的学习热潮。让急救教学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课堂氛围热烈而充满张力。当青马学员站在讲台演示急救技能,这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责任的传递、生命的共情。

此次青马工程第五次理论培训,不仅是自救互救的“生存密码”,更是对他人生命的温暖回应,它让我们从危机中的“旁观者”蜕变为“行动者”,用双手传递生的希望。学习心肺复苏与海姆利克急救法的终极意义,不在于掌握一套标准化流程,而在于唤醒每个人心中对生命的热忱与担当。让我们以急救为刃,划破危机的迷雾,更让每个平凡的日常,都成为抵御意外的堡垒!
撰稿:孙焰博
摄影:孙焰博、倪娅玲
编辑:刘佳兴
复审:吕戈、钟沁恒
终审:刘佳昕、韩洁
外国语学院秘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