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活动

【外院志愿】“自然寻径,爱连心声”——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渝爱”婚恋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活动

时间:2025-05-24 13:23 浏览:

在数字化与都市化裹挟中,人们逐渐丧失与自然对话的能力,焦虑与疏离感随之滋生。研究表明,自然接触不仅是压力调节器,更能唤醒创造力与生命感知力,在观察苔痕阶绿、谛听林籁泉韵时重构对生命多样性的认知。为此,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5月23日在重庆移通学院北山书院举办"自然寻径·爱连心声"工作坊,通过五感沉浸、生态叙事、生命树共建等创新形式,引导参与者在松针拓印、年轮解码等具身体验中,重获自然赋予的心灵疗愈力与生命共情智慧。


【自然之名启心扉,五感共探生灵语】

"自然名"破冰游戏唤醒感知:参与者化身银杏、溪流、萤火虫等自然意象,通过拟声模仿与肢体律动完成创意自我介绍。随后开启"五感寻宝"旅程——蒙眼触摸百年树皮的沟壑肌理,闭目辨识三声杜鹃的方位变幻,俯身轻嗅石缝青苔的湿润记忆,最后用收集的槭树翅果与银杏落叶进行生态故事接龙。进阶环节设置苔藓盲盒与蜂巢残片触感谜题,引导参与者通过纹理温度推测生命轨迹,在指尖构筑立体的自然认知。参加活动的师生们通过这一系列体验更深层次地感受到树木的生命力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生命之树溯真意,爱语重塑天地魂】

"凤凰木重生计划"情景剧拉开帷幕:濒死的千年古树需破解三重生命密码。参与者分组抽取「年轮记忆」「根系共生」「花粉传情」密钥,以树灵视角创作重生剧本——"根系共生"组演绎菌丝网络传递养分与危机警报的暗语系统,其他组通过即兴提问补充生态智慧细节。当写有"共生""敬畏""循环"的荧光叶片渐次挂满枯枝,随着集体吟诵的誓言形成声浪涟漪,模拟光合作用的灯光矩阵次第亮起,完成跨越物种的生命仪式,也让包容、循环和守护的重要意义根植人心。


【静默立誓护青山,围圈共生万物情】

落叶铺就的冥想圈中,引导者以旋转的枫香种子开启"生命契约":参与者在可降解叶片书写"愿作分解微塑料的菌丝网络""化身候鸟迁徙的灯塔"等承诺。誓言通过"自然回音壁"产生共鸣——每片投入树洞的承诺叶都触发特定频率的集体击掌,如雨林蛙鸣般的声波在空间回荡。仪式终章以叠掌传导体温构筑能量环,植物拓印的合影背景上,每个人掌纹与叶脉重叠成永恒图腾。这场活动不仅让参与者在触摸、聆听、创造的沉浸体验中学会与自然共舞,更让其在心灵深处种下自然觉知的种子。

松针拓印的沙沙声里,这场与自然共舞的心灵仪式落下帷幕。青协志愿者以创新生态教育模式,让师生在触摸、聆听、创造的沉浸体验中,学会用根系共生的视角倾听自然的心跳,用花粉传情的细腻感知万物联结。当最后一片写满"守护"的发光叶缀上枝头,复活的不仅是象征性的生命之树,更是都市人重建生态觉知的精神图腾。这场自然寻径之旅,终将在日常化为细雨,滋养每一颗愿与大地同频的心。



撰稿:冉艳红

摄影:邓国英

编辑:刘佳兴

复审:杨茂林吴建宇

终审:韩洁刘佳昕

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