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宁简介
张旭宁,男,副教授,重庆大学文学硕士。2012年7月入职重庆移通学院,现任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主任,《大学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法》等课程主讲教师。
成长经历
2012年9月-2016年2月:《大学英语》课程主讲教师;
2016年2月-至今:《大学英语》、《英语语法》、《高级英语》课程主讲教师、公共外语教研室主任、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宣传委员、院级教学督导员。

我与移通的故事
2012年7月,刚刚硕士毕业的我,拎着行囊入住了移通学院。从校园到校园,我的身份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了一名高校教师,从此展开了我与移通的故事。
时值暑假,而我身处异乡,移通也就成为了我的新家。令我自己没想到的是,我在人力资源处度过了一段时光。那时学校有特色部门面向全球招聘优秀教师,而我这个以校为家的准英语老师也就自然成了翻译简历的好帮手。在我前往西南大学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之前,我顺利完成了手上的工作,还意外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虽然钱不多,但我还是满心欢喜。这次短暂的经历让我有机会窥得移通一隅,勾起了我对移通特色的好奇,为我后来的亲身体验埋下了伏笔。转瞬已十年有余,移通已然在特色办学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好。

(与学生交流备考四六级经验)

(师生“以饺交心”)
老师们大概都会对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日子记忆犹新,而这一天对我来说却是更加难忘。不为别的,这一天恰好是9月10日,教师节!我至今还记得那种美妙和新奇。学生们大声的节日问候,使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教师既兴奋又有一丝紧张。不过这真是个别致的节日礼物!

带领我校学生参加重庆市国才英语杯

组织指导老师和宣誓参加国才杯线上比赛
后来的日子,我沉浸在了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中,迅速成长为外语系(现外国语学院)的“课霸”之一,周教学工作量非常大。但那时也没有觉得有多累,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年纪小些,但更多是因为内心那股高涨的热情。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口号是“Light the Fire within”(点燃心中之火),而外语系领导的关心指导、同事的无私帮助和学生的热情张扬点燃了我的心中之火,让我干劲十足。另外,我还带队或指导了多个学科竞赛,如:“外教社杯”重庆市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重庆赛区决赛、“纳德杯”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竞赛等,指导学生获得了多个等级奖。通过比赛,我发掘了学生身上的许多闪光点,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并为今后的各项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积累和依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为移通的成长壮大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也成长为一名教学管理者,主持公共外语教研室的工作。组织教研室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师教学热情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在教研室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公共外语教研室建成了一支高效团结的师资队伍,并荣获2020-2021年度“优秀教研室”称号,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十余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明白了教书育人决非易事。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和观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因此,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我一直的努力目标。奉献学生、爱岗敬业是我坚持不懈的动力。来到移通的这十余年,点点滴滴,难以尽述。遂摘记两条故事,略抒感怀。
赴美交流,教学一线悟教学
2016年2月,我校第五批赴美交流团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程,赴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NIU)进行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活动。我,团队内唯一的英语教师,被认命为此次赴美国际交流移通代表团的团长。此次赴美交流无疑为我们这些“移通人”打开了一扇更加明亮的窗,让我们汲取更丰富的营养,滋养移通的发展壮大和未来更大的突破,实现我们的“移通梦”。经过细心的团队管理和大家的通力配合,所有的队员都做到了尽职尽责、周到细致,展示出了自己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强有力的主观能动性,成功地完成了所有的交流任务,得到了NIU校方的肯定和赞扬。

赴美交流合影
NIU安排中国师生走入高校课堂,深入美国高等教育第一线,切身观察和体验其教学模式。在交流探讨和课堂观察过程中,我发现美国高校的课堂全面彻底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我和两名英语专业的同学走进了“英语语言文学:美国短篇小说”课堂。在上课前的三天,教师就将课上要讲解的两篇短篇小说发给学生,每篇小说长达40多页!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阅读。课程开始前,学生就座,没有旷课、没有迟到、教师也没有点名!教师在开讲之前,下发了针对这两篇小说的测验题,学生要在五分钟内完成并提交,得分计入平时成绩。可想而知,倘若学生没有完成课前阅读,后果会如何!教师在测验后旋即开始针对两篇小说的讲解。出乎我和两位同学意料的是,讲解进行得异常的快,两篇小说(80多页)的内容,用时1个半小时!教师全程集中于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及重点语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始终在问同一个问题:你对这段内容有何理解?令我们惊讶的是,教师每次发问后,总会有学生主动发言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提点学生,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说,整堂课节奏十分紧凑,完整性很强,学生的参与度极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全程都在思考!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还要完成相应的阅读量,并完成2篇不少于6页的课程论文。

与美国教育专家面对面交流

厚厚的课堂笔记
这样的任务量、学生学习压力之大,是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师生难以想象的,不禁激起我们的反思。我们的高校教学模式如果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必然会对学生乃至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方面,我国的高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还在等待什么?
逆行抗疫,丹心护桃李
2022年的温暖冬月,寒气逼人的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仿佛让美丽移通按下了暂停键。在学校的统一协调安排下,广大教师志愿者们立即进入“战备”状态,纷纷化身引导员、信息员、送餐员、服务员,科学有序地参与各书院网格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维护秩序、登记信息、挨户通知、发餐送水,忙碌的身影诠释了师者的责任与担当。一个个教师志愿者微光成炬,逆战前行,亲身绘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大家一样,我也成了“红马甲”和“大白”,仔细落实好每一项防疫工作。我们实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动态,保障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我们不畏病毒、迎难而上、尽心尽责。我时刻牢记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初心常在、不负韶华,疫情之下,责无旁贷”的精神,在抗疫这个特殊的讲台上,呈现一堂生动的课程思政。

化身大白支援汇江
学生每次接过盒饭和水果时都会真挚地说一声“谢谢老师”;学生每次进入线上课堂时都会温暖地说一句“老师辛苦了”;每当棉签抽回后,学生都忍着干咳却礼貌地致意。口罩遮不住的是这些孩子们真诚的眼神,我作为教师志愿者队伍的一员,深切体会到了来自学生的温暖和幸福。虽然连续工作,甚至体力透支,但每每看到学生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我们的内心都立刻充满力量。

采集员
这场不见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疫”,移通的教师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我参与和见证了大家的付出汇聚成爱和幸福的点滴时刻,我们温暖着移通,一起迎接胜利的曙光。
教 师 感 悟
教师应该是幸福的。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来自于师生互相点燃彼此内心之火,应该体现在师生同步发展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成功是教师职业生命的体现和延伸。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不但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的物态化,而且是教师人格和心智以及个性气质中那些有价值的因素在学生身上的二度升华和深度沉淀。

重庆移通学院2022年教学骨干培训
教育年复一年,但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充满无限激情和艺术的事业,让教师乐此不疲。我们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在“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体系的指引下,移通学院的广大一线教师能够找到越来越多的职业幸福感,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学校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不懈奋进!
个人主要成果及荣誉简介
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各1项;参与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建设2项、参与重庆市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1项、重庆市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成员、参与校级教学团队建设1项、主持校级精品课程1项、参与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项;获得重庆移通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4项;主持重庆移通学院教改项目1项、主研校级教改项目7项;发表SSCI核心期刊论文1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1篇、省级学术期刊论文5篇。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三次荣获“远景优秀教师”称号、三次荣获“教学优秀奖”、2019-2020学年优秀教学督导员、2020-2021学年优秀教研室主任等荣誉称号。